<xmp id="63nn9"><video id="63nn9"></video></xmp>

<xmp id="63nn9"></xmp>

<wbr id="63nn9"><ins id="63nn9"></ins></wbr>

<wbr id="63nn9"></wbr><video id="63nn9"><ins id="63nn9"><table id="63nn9"></table></ins></video>

Loading

個人數據保全計劃:(2) NAS基礎知識

前言

距離去年國慶入手了NAS至今有好幾個月時間了,NAS折騰起來有點麻煩,且實際作用因人而異,并沒有想象中的好用,所以說好的這個系列一直沒有更新~

還有另一方面的原因,這些NAS的系統基于Linux深度定制,對于我這種習慣用Linux的人來說,用著很別扭不自在,處處受限制…

所以在使用了這臺威聯通的NAS幾個月后,我決定把系統重裝成正常的Linux Server系統,或者Proxmox VE,真正的NAS應該當一臺可定制性很強的服務器,而不是捏著鼻子用威聯通改成依托答辯的系統。

PVE,全稱Proxmox Virtual Environment,是基于Debian的Linux系統,虛擬機內核為KVM。硬件兼容性優秀。界面功能不強,很多操作要靠命令行,但擴展能力幾乎是無限的。

既然決定了不要用威聯通的答辯系統,那么在重裝之前,就把它提供的大部分功能都試一遍,做個記錄之后再告別這個答辯系統吧~

啥是NAS

NAS,全名 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,直譯成中文是網絡附加存儲。

通俗一點說就是個小服務器,專門放在家里(或辦公室)當私有云網盤用,當然現在NAS的性能很強,要當服務器放幾個網站上去也沒啥問題。

主要功能就是存文件,搭配RAID(大部分是軟件RAID)實現冗余存儲,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證數據安全。

通常各個NAS廠商還有定制了一套系統,搭配各種App可以實現文件同步、遠程下載、分享等功能。

而且大部分NAS的系統都是基于Linux定制的,還可以支持docker,可以跑很多第三方的服務來擴展功能,因此理論上可以當成一臺Linux服務器使用。(至于為啥是理論上,我后面解釋)

常見NAS品牌

現在比較主流的NAS分為兩種,一種是Storage NAS,專注儲存型;另一種是Platform NAS,集成平臺型,也就是說自帶操作系統。

常見的就群輝和威聯通,這倆都挺貴的,俗稱買系統送硬件,跟蘋果一個尿性,但系統還搞得不咋樣,這里面群輝好一點,但價格也貴一大截。

實際上NAS的品牌很多,這幾年不知道咋的被炒火起來了,很多國產品牌也加入一起卷,不過暫時沒有啥特別好的產品出現。

  • 華蕓(ASUSTOR) - 華碩子公司,軟硬件都不錯,但性價比據說很低
  • 西部數據(Western Digital) - 硬件ARM架構,舊版系統基于Linux魔改,新版系統基于Android魔改,閹割得很厲害,擴展性和可玩性不咋樣
  • 網件(netgear) - 系統有ESXi認證,好像挺厲害,就是國內沒銷售
  • 巴法絡(Buffalo) - 小日子的公司,軟件一般
  • 鐵威馬(terra master) - 深圳的,性價比不錯,軟件一般般
  • 樺賦(色卡司Thecus) - 跟威聯通、群輝同個地方的公司,據說軟件生態也不錯,但好像沒有在大陸自營
  • 奧??疲∣rico) - 也是深圳的,主要賣硬件,機箱好看
  • 詮力(ITE2) - 老牌廠家,系統居然是Windows 10 IoT Enterprise,主打服務,性價比很低
  • 德寶(drobo) - 美國的,基本是搞企業級的

剩下的還有一些,懂的都懂

  • 惠普(HP)
  • 萬由(u-nas)
  • ??低?hikvision)
  • 綠聯
  • 華為

關于威聯通

我自己買的NAS型號是威聯通TS-464c,從去年國慶到現在也用了小半年了,談談我對這個牌子NAS的感受。

先說結論:

  • (對會Linux操作的玩家而言)硬件太貴,性價比極低,軟件很雞肋,可以說體驗很差勁。
  • (對普通玩家而言)軟件使用還是不夠友好,整個安裝使用過程,充斥著各種技術名詞,官方文檔里并沒有怎么對其進行解釋指導,需要用戶有一定的自學能力。同時使用中的各種問題不少,不夠省心好用。

筆者的職業是程序員,日常工作使用Linux系統打交道很多,所以對Linux的使用還是比較熟悉的,這臺NAS到手后,我就想把它打造成一臺家庭服務器,殊不知,第一步就遇到一個問題。

這個威聯通的定制Linux沒有包管理工具,官方提供的軟件商店內容很少,常見的git等軟件都沒有,需要借助第三方包管理器Entware來安裝,這倒也不是啥大問題,但它的根目錄是只讀的,無論我做了啥修改,重啟之后就還原回去了,跟網吧的還原卡差不多~

行吧,這個我能理解,威聯通怕用戶亂折騰把系統搞壞了,那這樣就少了很多可玩性了,

還有它支持docker,大部分軟件都可以用docker方式啟動,這樣也能實現開機自動啟動了,或者自己寫個腳本,每次開機手動執行也可以,畢竟NAS不會經常重啟。

但很快我又遇到一個新問題,我要自己搭建DNS服務,結果威聯通魔改的這個系統,里面已經有個服務,把53端口占用了…

然后我要使用swag做全HTTPS反向代理,又是這個魔改的系統,把443端口占了…

所以要反向代理就只能用它自帶的。

OK,這只是一點小吐槽,這個只是犧牲了一些自定制的可玩性,對日常使用的影響還不是很大。接下來我要說一個很不合理的設計:軟件商店安裝的軟件沒有沙盒機制!并且還是以root權限運行!

威聯通的軟件生態在NAS里還算可以的,我之前一直以為軟件商店里安裝的軟件,是運行在沙盒里,與用戶的數據是有隔離開的,直到有一天我下載了迅雷…

迅雷下載的文件存在Public共享目錄下,當我想要修改下載的文件名時,它提示我權限不足,真是奇怪,我自己的文件我沒權限修改?

于是通過ssh連到NAS上,看了一下迅雷下載的文件,其所有者居然是root,再看一下迅雷的進程,好家伙,是以root權限運行的。

這意味著啥,這迅雷以最高權限運行在NAS里,可以毫無障礙掃描我的所有個人文件,要怎么上傳都可以,這些我如果不通過終端根本發現不了,細思極恐啊~

不知道威聯通對軟件上架有沒有什么審核機制,但沒有沙盒機制且軟件都是root權限運行,這個已經是極大的風險了,什么安全性都免談了。

小結

威聯通的定制系統主要幾個問題

  • 根目錄只讀,導致沒辦法自定義
  • 有很多奇怪的內置服務占用端口,不利于自己折騰
  • 軟件沒有沙盒機制且均以root權限運行,數據安全風險極大

說實在的,NAS的什么花里胡哨的功能都是錦上添花,最基礎的存文件功能基本都是用SMB協議開共享目錄,基礎存儲文件的功能上,威聯通是合格的,但保證數據安全這方面就不能說做得好了,畢竟軟件連沙盒功能都沒有,只靠上架審核能完全靠譜嗎?

然后其他的擴展性啊啥的,一般般吧,有docker的話都不差的

但是用戶界面這點要扣分了,太丑了,給人一種很原始的感覺,果然臺灣的界面設計都是停留在十幾年前的審美嗎,感覺跟日本有的一拼,索尼和佳能那些App也是丑的一批… 這點真不如國產哈~

有啥牌子推薦沒?

Q:說了這么多,能不能給點啥推薦?

A:無,建議存儲空間不夠的用戶,去買個4T機械硬盤,搭配硬盤擴展塢使用,又便宜又好用。

PS:國產NAS或許在易用性上做得不錯,但可擴展性就會差一點,有機會可以嘗試體驗一下

能折騰Linux的用戶,可以自己搞個臺式機裝普通的Server版Linux玩玩,或者直接上PVE

下一步計劃

我的下一步計劃是把這臺威聯通的NAS重裝成PVE系統,然后再其上安裝OMV之類的開源NAS系統,再來個Ubuntu Server或者Debian作為服務器和測試環境。

在此之前,為了不白花這幾千塊RMB,我打算先把威聯通的大部分功能都體驗一下,看看這些復古畫風的軟件是否真的不堪重用~

參考資料

posted @ 2023-03-12 11:47  程序設計實驗室  閱讀(281)  評論(2編輯  收藏  舉報
人碰人摸人爱免费视频播放

<xmp id="63nn9"><video id="63nn9"></video></xmp>

<xmp id="63nn9"></xmp>

<wbr id="63nn9"><ins id="63nn9"></ins></wbr>

<wbr id="63nn9"></wbr><video id="63nn9"><ins id="63nn9"><table id="63nn9"></table></ins></video>